当前位置:首页 > 四德聚焦

 70岁老人的“良苦用心”

2018-01-19 14:01:43  来源:
   普通的民房,简朴的家居,与平常人家并无不同。然而,1月12日上午,当记者仔细打量了一番明间和里屋后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一辆轮椅车放在里屋门口,明间内炉子上方用钢管搭起一个横梁,上面晾晒着毛巾、尿布。走进里屋,93岁的父亲盖着被子躺在炕上。记者俯身问老人年龄,他神情安然地说:“93岁,儿子孝顺。”只是有些口齿不清。

  四年来,现已70岁的刘启乐抱着病体,一刻不离地陪侍在半身瘫痪的父亲身边,无怨无悔。“我是家里的老大,应该作表率。”刘启乐憨憨地说。

  七年前,父亲因脑梗住院,“医生说活不到年底了,我们就拉回家调理。”刘启乐说,经过精心侍候,父亲醒过来,但身体左侧瘫痪,基本丧失语言能力。当时,老母亲健在,刘启乐及家人轮流陪侍父亲。然而,2013年,90岁的母亲去世,刘启乐索性做了一张木床,24小时陪护在父亲身边。

  伺候瘫痪病人,除了吃喝拉撒睡外,刘启乐动了不少的脑筋。父亲刚瘫痪时,他一天三次用轮椅推着父亲到街上散心,给他当“讲解员”,并买来小录音机给父亲放吕剧、京剧和古典音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启乐的精心照料下,父亲渐渐有了意识,精神也一天天好起来。

  里屋炕西的墙壁上,记者发现,一块类似圆形的墙纸破损了,露出了白灰,白灰也被破坏。刘启乐看出了记者的疑惑,赶忙解释:“这是支三角靠架的木棍磨的。”记者看到,两根短木棍钉接在一起的长木棍就放在炕沿边。此时,刘启乐从木床前面端起了一个木制三角靠架,放到了炕上,然后把父亲扶起来背靠在架子的木板面上,最后用木棍一头顶在木板上,一头顶在炕墙上。就这样,刘启乐每天反复六七次做着这个动作,以便让父亲每次坐约10分钟,“老躺着不行,得让父亲舒服些。”

  不仅如此,炉子本来支在里屋,为了搬父亲上下炕方便,为了防止父亲的衣物掉到炉子上,刘启乐将锅台打掉,将炉子搬到了明间,而且在炉子上方安了一根钢管晾晒衣物,一举两得。夏天,为了给父亲消暑纳凉,他在炕上方拉了一条线,在线中间绑了一个小风扇,“人岁数大了,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合适最好。”

  记者的所见所闻,足以说明刘启乐对父亲照顾得精心到位、细致入微。对于瘫痪病人来说,保护好皮肤至关重要,刘启乐为此更是上了心。他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从老式厨柜上拿起一个用矿泉水瓶切割成的瓶底说,除了擦用祛痱粉外,还向好朋友讨来了“偏方”,就是用猪的苦胆和着石灰粉,然后晒干再磨成粉,可以防止生疮。“用棉球蘸白粉,在破皮部位上擦上起干,好得快。”刘启乐颇有经验。

  由于年轻时外出打渔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刘启乐来回搬动父亲时腰腿疼得厉害,但他心甘情愿,“我70了,只要老父亲能活得好好的,我再苦再累些也没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