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乡村

 大田长出黑木耳

2018-06-07 15:37:17  来源:

  5月28日,阳光明媚。田野里,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高新区东和平村村委西边,一片迥异的黑白色田地,掩映在青翠绿色中,格外显眼。原来,这是该村新开辟的大田木耳基地。经过两个多月的辛苦栽培,木耳长势喜人。“第一书记”王际安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眼看要丰收了,压在他心底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多方考察 引进大田木耳

  王际安是市委610办公室派驻到东和平村的“第一书记”。

  2014年底,他来到这里开展驻村包帮工作。3年多来,他带领村“两委”把村里的路面硬化、自来水、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改造完成,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观。干完这些事之后,如何带领村民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新路,成了王际安最大的心愿。

  东和平村有339户村民,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由于农作物产量较低,村民收入微薄。“1亩地一年能收入五六百到六七百块钱,这是比较不错的。”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王怀祝说,村集体收入也很少。

  去年下半年,王际安带着村“两委”干部到周边县市寻找赚钱的好项目。经多方考察,最终决定引进生长周期短、投资少、产值高、见效快的大田木耳种植项目。

  考察好了项目,资金哪里来?在和村“两委”多次开会研究后,该村成立了莱子古城木耳合作社,由村党支部持股40%,抛出剩余60%的股份,吸纳村民入社。

  然而,这并没有引起村民的兴趣,毕竟大家对大田木耳种植的认知很陌生。最终,只有六户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合作社,每户投资1万元,成为股东,各占股10%。

  起早贪黑 呵护木耳成长

  3月底,东和平村购进了2万个木耳菌棒,利用村委西边的2.2亩流转土地试种。

  大田里种植木耳,这在我市尚属首例。

  “这是我们的一次大胆尝试。”王际安说,引进之初,因为缺乏种植管理经验,他和社员心里都没底,只能边摸索边干。

  木耳最佳生长温度为18-25℃,对湿度要求也很高。而大田种植,对温度、湿度的把控很难。“专家告诉我们,气温高了可以通过喷水降温,湿度大了可以通风排湿。看似简单,但如果缺乏经验,很难控制得当。”王际安说。他们购买了微喷设施,在地表、棒中、膜下和大田放置了4个温度计,每两小时观察一次温度变化。每天早晨5点钟,王际安和社员就来到地里,查看木耳长势,拍照片、录视频,待上班时间通过电话、微信远程请教专家。遇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便驱车找专家面对面请教。

  王德冬是东和平村的村民,也是合作社的股东之一。“以前种过蘑菇,所以看好这个项目,又有村里支持,尝试一下。”王德冬说。入社以来,他跟其他社员一样,每天都来地里转一转。

  初试成功 产量超出预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培养,菌棒陆续开始出产木耳,试种获得了初步成功。5月28日,记者来到地里,一排排白色的菌棒映入眼帘,每个菌棒上长满了黑色的木耳,像一朵朵黑色的鲜花,别具一格。

  王际安随手拿起一支菌棒展示给记者看:“我们这些菌棒每支有198个孔。正常情况下,100个孔可以出1两干木耳。你看这个菌棒,有150多个孔长出了木耳,也就是说能出1.2-1.4两干木耳,产量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很多,一亩地咋说也能收入个万儿八千的。”

  这两天,王际安和社员们一起找好了晒场,带着大家采摘木耳,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寻找销路。目前,已有销售商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我们开展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这2.2亩木耳算是为有意向的村民做参考和推广,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村民致富。”王际安说。

记者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