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孝德文化节专题 > 孝德讲堂

 母爱无节 报恩无界

2015-10-20 14:40:56  来源:
    《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孝”字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从字面上来看“孝”这个字很有意思,上“老”下“子”就是“孝”。
    由这个“孝”字可以联想到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我们每个人都是“子”,又都将会是“老”。当我们是“子”的时候,“老”人教育我们,抚养我们,直到我们成人、立业、成家;当我们成长起来的那天,“老”人的后半生就要靠我们去搀扶、去关心、照料,所以“孝”字里的“老”是没有下一半的,那一半里是“子”的关心、搀扶;而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老”,我们也要去教育、抚养我们的下一代人。
    “老”与“子”就是这样的循环,血脉、情理、道理,民族的文化都在这样的轮回中生生不息。我们常说的家庭教育其实都只不过是生活中的点滴行为的影响,为人“子”的时候也是在为人“老”,我们想自己的“子”如何对待我们这个“老”,就要先对我们的“老”做出我们这个“子”该做的事。道家的“道”是轮回不止、生生不息的,“孝”也是这样的,我们常说的“孝道”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在古人看来,最基本的孝是在物质上奉养父母,再往上是为父母争光,最高境界是尊敬父母,二十四孝便是极致。事实上,在儒家的思想体系里,孝者,不仅仅是对父母的赡养、敬重,还包括对死去先人的祭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文化的滥觞。那么,现代人对孝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发现,养亲、敬亲、悦亲,对孝的这三点基本价值和基本精神的理解,现代和古代是一脉相承的。新的24孝正成为现代人对孝的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