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孝德文化节专题 > 孝德讲堂

 以什么重建孝道

2015-10-20 14:39:16  来源:
   最近几年,以国学名义出现的以诵读古典作品为主要形式的复古现象,如火如荼。许多国学研究之类的协会学会也应运而生。更有甚者,是将二十四孝图刻石上墙,将其中的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的故事,也呈现于上。真有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慨。传统的孝道,与国学一样,有它合理的成分,但是,唯古是从,以过去来拯救今天,以刀耕火种时代的做法,来指导今天的现实,恐怕是病急乱投医,有时甚至于南辕北辙。
  说起来,中国也是文明古国,为什么传承了几千年的孝道说散就散了呢?对照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地,同样是中华文化圈,同样的存在于当世,为什么他们在孝道方面比我们好呢?这似乎同“境外敌对势力”无关。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在新社会的大变革和后来的文革中,都以革命的名义,将传统中的慈亲孝道,全部当作封建思想予以扫荡,将人间最底线的家庭亲情,也以革命的名义给予清理,同时,承载这些传统的有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也在五六十年代都被统统打倒,或者在肉体上给予消灭了。而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法治文明,却又远远地没有建立。所以,在社会文化和习俗上,理所当然地陷入了一片荒芜之中。
  中国的孝道源远流长,它是建立于农业社会基础之上的伦理道德。它的体制基础,是家庭承担养老送终的全部责任。孝道的实质,就是保护长辈的合法权利。这个权利,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不要以为中国古人就天生孝心泛滥,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一点上,古今中外没有任何区别。古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法律和社会习俗,对不孝者处置非常严苛。在法律上,忤逆是除了谋反以外的最大罪状。读书人考秀才,如果有不孝一条,就会被剥夺终身高考的权利。官员如果有不孝行为,不但官当不成,还会有牢狱之灾。从皇帝到乡儒,上下一致地都标榜以孝治国,树立孝道典型,号称“百善孝为先”,人们当然趋之若鹜了。其中的荒谬和血腥,早在五四运动中,就有不少先贤们给予了批判。而我们经过新政权建立以来的大变革和十年文革大义灭亲的教育,从法律和习俗上,都以无法无天和突破人伦底线为革命本质,现在却又要重捡老传统,当然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孝道可以宣传,但是,不必太过度。作为现代社会,还是提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更好。
  我们总说,我们是慈孝之国,好像欧美国家都是“虎狼之地”。事实上,他们同样也提倡慈孝亲情,也重视家庭关系。但是,他们因为是宪政国家,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医疗体系健全,老人对家庭子女的依赖减少了,所以矛盾也少了。
  人世间一切的争斗,无非是利益之争。所谓的“重建孝道”,不过是道德建设,事实上不如提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不如加强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不如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更有实际意义。作为子女,有房子却不给老人居住,就是子女对老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如果没有子女,则是政府的责任。对此,全社会应该理直气壮地加以谴责。漠视老人的合法权益,事关全社会公民的利益,因为所有人都会老去,谁都可能成为老无所依的弱者。
  对于不愿给父母住房的不孝子女,除了社会舆论的谴责之外,最有效的,当然是法律的介入。法律从来都是道德的坚强屏障。同时,如果这样不给老人居住的“不孝”子女是党员、是公务员,则应该建议从党纪和政纪上再加以处理。
  我们摧毁传统的慈孝文明,只用了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时间。但要重建合乎现代社会规范的当代慈孝文明,融入法治宪政的世界潮流,恐怕需要更长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