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论坛

 大爱扬龙口 温暖送群众

2019-11-26 08:55:27  来源:

  人道、博爱、奉献,今年以来,龙口市红十字会弘扬这一红十字精神,周密部署,积极进取,担当作为,浓化氛围,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成果更是有目共睹,将党和政府的牵挂与关怀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送医送药下乡暖人心

  天气转冷,对于石良镇小吕家村的老人们来说,一瓶“润肺膏”喝下去,咳嗽就会减轻,心情也会放松不少。

  这一瓶瓶看似不起眼的“润肺膏”是龙口市红十字会送医送药下乡活动送来的。

  今年五月份,龙口市红十字会启动“健康龙口乡村行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在东江街道卫生院召开启动会,进行部署。会后,13个镇街区卫生院和市卫健局驻石良镇小吕家村第一书记仲昭鹏各自领走了药品,共计50件。

  送医送药下乡,这是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怀。龙口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老年人查体和上门走访之机,向困难群众发放药品。东江街道卫生院副院长石富乐说,医院到董家洼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千年大槐树下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向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了药品。“老百姓非常欢迎,非常高兴。都说‘不光送来健康知识,连日常的药也给送来了,希望这样的活动多搞一些’。”

  服药安全、更好服务群众,是第一位。“为了让这批药品发挥最大效益,咱们红十字会专门制订了药品发放方案,以镇街区卫生院为依托,搭建爱心平台,把有效、放心药品送到困难群众手上,还开展义诊等公益活动,切实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龙口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李卫宏说,共发放药品50件,确保发放到群众手中。

  造血干细胞捐献细而实

  3天,提前完成40人份的采集任务,血样安全纳入中华骨髓库,以备配型使用。

  这是龙口今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血样采集入库工作的推进情况,时间之短、速度之快,既体现出龙口市红十字会和龙口市采血屋的密切配合力度,更展现了龙口人的热情与爱心。

  提高中华骨髓库库容使用率是一项重要工作。李卫宏说,根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保留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龙口市红十字会组织专门人员开展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保留”工作,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加强与志愿者的日常沟通联系,“深入宣传、科普教育,坚定、确认捐献者的意愿,呼唤已入库志愿者回家,提高捐献志愿者库容质量,营造‘不忘初心、让爱回家’的社会氛围。”

  龙口人的热情与爱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龙口,只要提起造血干细胞捐献,就不得不说起这六个人,他们用大爱之心将生命垂危的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他们的伟大之处,即在于此。

  胡东光、霍胜民、栾基强、魏善龙、张思博、刘娜,这六个人的名字,应该被人们记住。

  今年,他们还同获烟台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烟台市红十字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2008年,三十岁出头的胡东光以一名医生的高度责任感,成为龙口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一人。2009年初,市发改局党建办负责人霍胜民紧随其后,是六人中年龄最大的。同年,第三例捐献者、时年23岁的栾基强即便在遭到家人反对的情况下依旧不放弃。

  魏善龙是一名人民教师,2010年1月成功捐献;年龄最小的市人民医院文宣科科员张思博2017年成功捐献;2018年,胜利油田龙口基地医院护士刘娜,在同疾病做斗争中毅然成功捐献,她是龙口目前成功捐献的唯一一名女性。

  遗体器官捐献氛围浓

  11月20日,一位67岁的新嘉街道中村村民成功捐献了角膜,儿子受父亲感染,也签字,成为捐献志愿者。

  这是今年以来通过龙口市红十字会成功捐献遗体的第5例、角膜的第8例。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成功捐献遗体9例、角膜15例。

  今年6月10日,32岁的龙口市人民医院护士张玲捐献角膜,她的想法是:“把角膜捐献给年轻人或是孩子,让他们看得更长远一些。”“妈妈,咱们答应的事儿,一定信守承诺,不能反悔。”张玲的这句叮嘱,映照出一名普通护士的大爱之心。

  两个月后的8月21日,43岁的龙口市爱心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刘翠莉如愿捐献角膜,完成了生前遗愿:“我要穿着红马甲离开。”妹妹刘翠荣同时加入到捐献队伍中。

  爱的力量在社会上传递。已有10多年捐献遗体想法的刘翠荣办理捐献手续的直接动力则来自张玲的感召,她在记者朋友圈里看到了张玲的报道,然后向记者打听捐献事宜。同时,刘翠荣向病中的姐姐说明了情况,姊妹俩双双办理了捐献手续。

  近几年来,龙口市红十字会在宣传动员、报名登记、捐献服务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遗体器官捐献的重大意义和典型案例,有力地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迈上新台阶。

  同时,红十字会还开展精准化和精细化服务,安排专人向有捐献意向的人群介绍捐献意义、法律依据、捐献程序等,对龙口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卫宏感慨地说,这些捐献者都是普通人,却有着一颗大爱之心,让更多人重见光明,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些人身上沿续。

记者 刘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