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礼仪

 喜忧应谁知

2021-03-31 10:11:19  来源:

  我们夫妇最近遭遇“密集轰炸”,共送出7个红包。红包鼓而钱包瘪,对至亲好友是心甘情愿,对一般同事同学只能视作“罚单”,无奈叹息“过节如过关”。我朋友的同学结婚,因距离太远,时间有限不允许亲往,就电话贺喜并表歉意,不料同学二话没说,直接发来银行账号,让我这位朋友唯有叹息。

  比较起来,过去的婚礼多么寒酸。我爷奶结婚时,家人们起早贪黑脱坯割草,给他盖了两间草屋作新房。我爸妈成家时,同宗近门送礼添箱,主要是衣物被料、梳妆用具,还有毛巾、脸盆、暖瓶等日常用品。上世纪90年代我结婚,也仅是至亲近支在家中一桌欢聚,根本没有大宴宾客。哪像现在,全以红包论情谊。

  红包越厚,情谊越重?此言差矣!其实送红包风俗源于过去经济条件差,新人成家不易,所以亲友给男方“帮工”,起房架屋,有个住处,给女的“添箱”,置办衣物被褥。后来富裕的人给红包,积少成多帮助新人顺利渡过生活难关,这是很美好的心愿和帮助。但现在随着红包范围从家人亲戚扩大到朋友、同学、同事,越来越厚,渐成负担,已成为衡量亲疏的重要标准,人情世故被套上沉重的枷锁,送红包已多失本意,成为一种变相索取、攀比,甚至成为一种陋习。

  既然眼下的社会风气将送红包体现为人情,把婚礼作为还礼的好机会和一个社会关系的交际平台,那么,送红包就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要“打肿脸充胖子”,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新人们在结婚时应减少繁文缛节,返璞归真,留给亲朋同好和自己适当的经济空间。

  年轻人更要与时俱进,选择更有意义的新婚祝福方式。条件好的,可以为新婚夫妇策划一个小沙龙,主题聚会,甚至拍部微电影祝福。条件差的,可选择或亲做有意义的工艺品。知心朋友,可送对方喜爱的生活用品。同事可集资,共同购买一件体现团结友情的礼物。路遥的,可以通过电邮、微博以示祝贺。无论哪种方式,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婚礼本身的含义,是双方长久的情谊。(鲁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