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礼仪

 慰问礼仪

2020-11-18 13:25:41  来源:

  中共十七大首提“人文关怀”。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困难、挫折,成为热议话题。慰问就是人文关怀的一种具体形式。慰问二字拆开,即安慰、问候之意,即对伤病、死亡、遭灾、挫折(如破产、失业、失恋)等陷于危困、痛苦的人或对社会做出贡献、付出辛劳的人,在精神、感情方面表示关怀、同情、抚慰,有时还需要送上慰问品。

  看望 

  关怀、慰问,需要亲自登门探望,把温暖送到人们心坎上。人在遭受创痛或孤独无助时,渴望亲情和关爱,通过问候、交谈、劝解、疏导、陪伴等,给予身处逆境、困厄的人以慰藉,尽可能缓解其精神上的苦恼与哀伤,使其稳定情绪,走出阴影,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对社会付出了辛劳、做出了贡献的人,社会要尊重、爱护他们。亲朋好友、单位负责人乃至国家领导人等前来看望、慰问,肯定其功绩和贡献,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慰问品 

  慰问对象不同,慰问品也不一样。救灾、济困,应以满足生存需要为主,一般送上生活必需品;慰问付出辛劳、做出贡献的人,可选择鲜花、匾额等;慰问伤病者,在我国崇尚送时令水果、营养品等。可是在西方,医院病房多不允给病人送食品,以鲜花常见。鲜花能使人们精神愉悦,显然是合适的慰问品。在西方一些国家,送病人鲜花,讲究花枝应为单数(双数为送死者),且为单一颜色(如为杂色,被认为同病房者,有人会生,有人会死)。现在,在我国,给病人送鲜花也很时兴,讲究也不少,如不送盆栽花,以弃久病生根之嫌。还有,我国人一般忌讳白、黄、蓝色花。另外,花色太艳,可能会令病者情绪烦躁;香味过浓,可能会引起病人呼吸道不适,易咳嗽,对刚做完手术的病人不利。一般而言,送兰花、水仙、百合、康乃馨等品种配搭的花束或花篮,比较受欢迎。

  慰问语 

  慰问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得体。视不同的慰问对象,奉上相应的慰问语。

  病患者。对慢性病患者,应劝其不急不躁,安心调养。像“既来之则安之”、“病来如山到,病去如抽丝”。对惧怕手术者,重在鼓励其勇气:“手术只是微创。这是全市最好的医院,将由著名专家亲自操刀。不要怕,父母都在你身边。”慰问危重病人,重在安抚,不可添堵、添乱。如不在病人面前谈论其真实病情,也不要与他人小声嘀咕。可偏重于饮食起居的问候,讲病人爱听的话题。另外,对临终者应尽量满足其要求、愿望,如想吃什么,想见什么人等。

  亡者亲属。侧重于疏导思念亲人之苦,引导其多想、多看未来。像“过去的事已经不能复返,再难过也无济于事”、“节哀顺变,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好多事等待去做”、“不要一个人老待在家里,多同亲戚朋友走动走动,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

  失败、失意者。要开导他们不灰心、不抱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树立信心,自强不息,再接再厉。像“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贫困者、受灾民众。及时救援,在提供物质、财政支持的同时,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战胜困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同时强调,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是灾区人民的强大后盾,在各方大力支援下,灾区会建设得更美好。

  对社会有贡献者。应报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强调学习、发扬他们的拼搏和奉献精神。

  忌讳 

  1、冷漠。对他人病患、苦恼不闻不问;对他人的辛劳、贡献视而不见。

  2、调侃。慰问病人时嘻嘻哈哈,甚至调侃、嘲弄。这会给人感觉不是慰问,而是幸灾乐祸。

  3、悲伤。表情过于凝重、伤感,未曾说话已泪流满面。这会给患者、亲属造成更大精神负担。(马保奉/作者为原外交部礼宾司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