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礼仪

 [礼仪漫谈]新中国建交内情:与东欧七国建交

2020-07-22 10:08:54  来源:

  图为1950年3月6日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就罗马尼亚首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事宜的请示报告。周恩来总理建议(3月)9日或10日下午4时或5时递交。毛主席作出批示,把时间定在3月10日下午5时。 

  换文建交 

  除苏联外,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都是首批承认并与新中国通过“换文”建交的国家。自1949年10月4日至1950年1月18日,新中国先后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7个国家实现建交。这些国家都是共产党执政,理念一致,与新中国不存在政治上的障碍,也没有其他利益纠葛,建交时未经谈判,只是通过双方政府间的公文往来,彼此承认,在宣布承认的同时,即确定建立了外交关系。

  建交插曲 

  在与匈牙利、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建交过程中,曾出现了一些插曲。

  匈牙利驻华公使馆4个月后升格为大使馆。1949年10月6日中匈两国决定“互派外交代表”,1950年2月匈方派来公使夏法朗柯。夏公使2月15日向刘少奇副主席递交国书。5月13日,我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会见夏公使时表示,“我们对新民主主义各国都是一律派遣大使”,我中央已拟定黄镇将军出任驻匈牙利大使,“这对两国的友谊很有益处”,建议匈牙利把驻华公使提升到大使级。一个月后,即6月12日,匈方答复:匈牙利驻华公使馆将升格为大使馆;匈方将为夏法朗柯颁发大使国书。7月17日夏法朗柯大使向毛主席递交了作为大使的国书。

  新中国与民主德国各自的首任外交代表不直接称大使,而称“特命全权大使衔外交使团团长”(1955年1月曾涌泉接任姬鹏飞,即改称驻该国大使)。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4国占领,1949年5月23日和10月7日,西部、东部分别建立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简称民德)。

  10月25日,周恩来外长向民德临时政府外长发去贺电,并通知对方,新中国决定与民德建立外交关系,派遣外交代表。民德于10月27日复电,表示“深深引以为荣”、“感到莫大欣慰”。10月27日这一天即成为两国正式建交日。1950年6月6日,民德特命全权大使衔外交使团团长柯尼希到京。9月7日,章汉夫副部长会见柯尼希,就中方拟任命姬鹏飞为驻民德外交使团团长事征求德方意见,柯问:“为何不派大使?”章答:“因为苏联派驻德国(指民德)的是外交使团,而且德国驻华亦是外交使团。”

  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兼外交部长恩·霍查准上将1949年11月21日致电周恩来外长,“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及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表示“愿意建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周恩来两天后即复电,表示“热忱欢迎”,“立即建交”。

  遗憾的是,双方在来电、复电中都未提及互派外交代表一事。1954年2月26日,阿尔巴尼亚驻苏联使馆外交官访问我驻苏联使馆临时代办戈宝权,称1952年11月7日,阿前任驻苏公使在莫斯科红场与刘少奇相见时,曾提起有关两国交换使节问题。当时刘表示欢迎阿派使节去京。为加强及扩大阿、中两国友好关系,现阿政府决定拟与我互换大使,特征求我意见。

  3月2日我外交部复电我驻苏使馆:“同意与阿尔巴尼亚互换大使。望即转告阿使馆。”4月13日,阿驻苏大使告我驻苏大使张闻天,阿拟派奈斯蒂·纳赛(时任阿外交部副部长)为驻华首任大使,特征求中方意见。4月30日我外交部复电驻苏使馆,同意阿驻华大使人选,并就拟派徐以新(时任我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司长)为新中国首任驻阿大使事,征求阿方同意。双方达成一致,并于1954年5月11日同时公布。纳赛大使和徐以新大使分别于当年9月13日和9月18日向对方递交了国书。(马保奉 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