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文化凝聚合力 个性化创新育人
新闻背景
4月21日,全国第九届“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名牌学校”实施战略研讨会在龙口第一中学举行。会上、山东省龙口第一中学、山东省临朐职业教育中心、湖南省平江县思源实验学校、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小学、河南省淮阳外国语实验小学分别作了典型发言。校长焦强林代表龙口第一中学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学校以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的具体做法和成果。
会议期间,与会领导、专家和老师分别观摩了龙口一中校史文化馆、科技文化长廊、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地震馆、教师阅览中心、方明书屋、尼山书屋、A区实验楼及艺术楼等处的多元发展课程教室。市委书记韩世军在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和艺术楼多元发展课程教室与同学们亲切交谈,他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是第一步,接下来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特长发展好,长期坚持下去。韩书记对学校多元发展、文化育人的举措给予充分肯定。
校史简介
翻开龙口第一中学126年的发展史,从1892年的“哈约翰学校”(华洋书院)起,历经崇实学院、县立中学、胶东公学、北海中学等时期。从这里走出了36位共和国将军,300多人成为厅级以上的国家干部。学校因此被誉为“胶东教育的明珠”“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
2011年底,龙口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原龙口二中、三中、六中合并到龙口第一中学,迁入新校区,占地460多亩,现有师生员工6100多人。
核心提示
“一三四四”文化格局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以文化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寻找传统文化源头,向校史文化寻根脉,向未来寻找文化新阵地,逐渐形成了“一三四四”学校文化格局,即一个目标、三个版块、四个方面和四个特点:
一个目标:以文化人,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三个版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科技文化;
四个方面: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课程文化;
四个特点:家文化凝聚师生合力;建设教学新生态,开展个性化育人;构建生态德育,突出育人核心;实施开放办学,构筑学校发展共同体。
打造家文化 凝聚师生合力
2011年,四校合而为一,如何尽快将师生的心融合到一起,形成合力?经过深思熟虑、走访调研,学校提出了“家文化”建设思想。
中国人历来重家庭,重家风,这正是家文化提出的基石和源泉。“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通过行动强化一中‘大家庭’意识,这个‘家庭’既要是教书育人的校园,也要是师生们生活成长的乐土。”焦强林表示。
全校征集楹联,把“家文化”的理念传递给师生;举办以“家文化”为主题的征文、班会,以及迎新生、新年演出,营造家的氛围;开展蓝青结对子活动,通过交流传承加强新老教师间的沟通;为年轻教师举办文体拓展活动,让他们快速融入集体,培养合作精神。
在考评制度上以鼓励为主,学校制定了可操作的激励政策,包括困难职工救助政策等。通过“人性化”管理,尽可能给师生员工“家”的温暖。经过多年的沉淀,以“家、爱、和”为精髓的“家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团结奋进,荣辱与共”的价值观念基本形成。
培育教学新生态 开展个性化育人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个性化育人仍是教育界公认的难题,龙口第一中学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其作为个性化创新育人的新途径。
2015年,一场个性化育人系统构建由此拉开。引进优秀教育平台,使用电子终端产品E学本,在班班通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人通”。
在课堂上,你可以看到,学生人手一个学习终端,在接收普通课程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接收学困生课程、学优生课程等其他课程。普通课程是主要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的是一般性学习,主要是以导学案、微课等各种教学资源为主。
学困生课程以微课和补偿式练习为主。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微课进行补偿式学习,通过随机选择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自我达标检测;也可以与教师进行远程互动,寻求帮助。学优生课程包含了更多的选学内容,增加了知识的深度和宽度,由学生选择学习。
借助教育平台,学校对学情做到了精准定位,对学生做到了全程跟踪,颠覆了过去“大多数”“差不多”的课堂思维,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基本上形成了“依托信息技术,推进先学后教、适度翻转、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教学新生态。
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在课程开发上,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创新,尤其是鼓励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大胆尝试,并从考评上给予政策支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学校鼓励学生主动选择,以学生需求、兴趣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主力军,以学校资源及社区资源为载体,通过“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开发出包含艺体、语言、环保、科技等八大领域60多门学校课程,架构起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两主三维六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每个周三的下午,学生们走出教室,学习他们感兴趣的课程。
学校确立了课题引领的教科研策略,推动教学新生态向纵深发展。目前有近10项省市级立项课题正在开展研究,形成了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编辑出版教研刊物《成长中的教育家》及相关专著,英语《星火式词汇记忆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师生创作的微电影《红绳儿》,在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影视大赛中获得最高奖———金犊奖。学生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机器人投篮比赛荣获亚军。这些成果折射出龙口第一中学“个性化育人模式”的初步成型,课程文化内涵更加鲜明丰富。
图/文 记者 刘启强 通讯员 李昱洁 王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