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聚焦

 张炜:积累30年 构思15年

2018-03-14 16:59:14  来源:
  今年1月,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最新作品《艾约堡秘史》首次亮相,随即引起广泛关注和反响。这是怎样一部小说?创作动因如何?他的创作历程如何?3月6日上午,记者在万松浦书院与张炜进行了深度对话。
“这有可能是我最好的作品之一”
  专访张炜已有多次,朴素的他温文尔雅,话语真诚,富有韵味。谈起这部小说,他说,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艾约堡秘史》有可能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但是现在还不敢肯定,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为何要刻画企业家这一群体?张炜讲述了一件事儿。1988年春,张炜遇到一位老板。他是张炜十几岁时遇到的一个文艺青年,那时二人曾彻夜交谈文学。他当时有二十五六岁,已经写了许多作品,一个字都没有发表。张炜说:“我确信他就是未来的大作家,整个人身上有一股不可遏止的生命力量。”二十多年后的再次相逢,这个文艺青年竟成了一位大老板,时代为我们变出了一个大戏法。在张炜心目中,他还是文学中人,就问他以前写过的那些作品、以后还写不写?他回答得豪气:“当然要写。我还要把所有写下的东西用小牛皮烫金的装帧,印成一大排。”那种壮志和心气令人难忘。这是个有才华有魅力的人,深深地吸引了张炜。在他心里,这个人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老板”,值得探究。
  张炜写下了当年游荡中与之相遇的一些场景,留下了笔记片段。但这离一部长篇的完成还差得远,只算是一个萌芽。
  张炜说,今天的暴富阶层写起来很难。要写一位“巨富”,就要做多方面的准备,比如阅读他们的传记、中外一些所谓大实业家的资料,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生活及爱情等等。这是很复杂的工作,仅有阅读还不够用,要有实际的接触交流。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其实“巨富”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某一类人,他们身上迷人的魅力和人性的隐秘。
积累30年 构思15年
  说起创作历程,张炜说,从1988年起就开始积累,积累了30年。
  15年的构思,用1年的时间和精力写作,对作者来讲,这是一项非常寂寞的工作。对于常人来说,无法体会到一个作家创作时的那种状态,对身体和精神的消耗非常大。
  张炜谈到了一个叫龚曙光的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文学评论家。他与龚曙光有着二三十年的文学情缘。在一次《古船》讨论会上,二人相识,并结下友谊的种子。多年前,他约张炜写一部长篇,还说“要超过《古船》”。张炜说,这要求多少有些特别。他是一个才华四溢的人,于是谨慎地答应,但知道不可能很快交稿。但从来没有忘记他那次郑重的邀约。如今,交出的是1988年开始谋划的、有些冒险却也充满了写作快感、深深沉浸于其中的一部作品。
只在最适合的时候动手
  对于创作,张炜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说,我们讲创作,讲得最多的就是苦。可是谈到作家的愉快他们就不理解了。文学创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写作者不为人知的大陶醉大快乐。作家在创造一个世界,他在这个空间里无所不能,拥有至上的权利。
  张炜认为,创造是获得最大快乐的一种方式。很少有写作者说自己怎么快乐怎么陶醉,大概担心嫉妒。忘记外部的世界,创造和经营自己的世界,这时候真的很陶醉很幸福。辛苦,极辛苦,这也好理解。
  创作《艾约堡秘史》有没有这种感受?张炜说,作为写作者,创作的热度还没有降下来,脑子还是热的。如果冷静下来再谈《艾约堡秘史》,可能会比今天谈得好。这本书交稿之所以这么晚,是因为除了积累一些想法、材料之类,还想用最好的一些生命时段来做这项工作:只有在最适合的时候才动手。这三十年来的一些工作片段集合起来,就成为最好的生命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叠加。要保证这本书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始终贯穿饱满的状态。有时候读一本书会觉得前面好,中间也可以,但后边一定松弛下来,那是因为一个人的生命能量是有限的,不可能贯彻到最后。如果只为了快速出书,赶时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享受写作,享受缓慢,享受经营,往往也是成功的条件。
  今日龙口报记者 刘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