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人帮到热心帮人
“紧急通知!明早6点开展新一轮核酸检测,大家多穿点衣服,提早去检测点服务。”4月15日下午,接到核酸检测通知,王宝平紧急在微信群里通知龙口市爱心志愿者协会的北马志愿者,做好准备,去检测点全程服务。
今年51岁的王宝平是北马镇殿后村村民,也是龙口市爱心志愿者协会北马小分队负责人。3月以来,“倒春寒”式的疫情波及国内28个省份,龙口的防控形势也非常严峻。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上,王宝平带领他的小分队,穿上红马甲,化身“志愿红”,冲在最前沿。
自开始核酸检测以来,他每天早上6点出门,逐个检测点跑,除了落实人员安排、调度服务事项、运送防疫物资,还要肩负好“自由人”的职责。所谓“自由人”,就是哪个检测点人手不够,他就过去帮着维持秩序,拿自己的嗓子当喇叭,一遍一遍提醒大家,“自觉佩戴口罩,保持好1米间隔,提前准备好二维码,扫码登记检测”;穿梭待检队伍中间,指导不会使用手机的老人生成二维码,安排行动不便的孕妇提前检测。“每天要工作将近14个小时,辛苦是辛苦,但非常有意义。尤其是看到大家一声召唤奔涌而来,一呼百应群策群力的团结精神,瞬间有一种感动直入心底,生成力量。”王宝平告诉记者,志愿者当中有一个范永军的小伙子,得知核酸检测点需要志愿者后,他主动报名参加。“下了夜班后,白天到检测点上志愿服务。一干就是二十多天,雷打不动。”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用志愿服务践行人间大爱”,这是每个志愿者的初心使命,也是王宝平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初衷。王宝平说,做志愿服务三年多,他深刻体会到了“别人需要的时候帮助别人,自己困难的时候,才会有人来帮助你”。当年,也正是受到了志愿者的热心帮助,他才走上了“志愿”之路。
王宝平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三年前,他开车出去送货,结果车在高速公路上抛锚了。当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好打电话寻求救援队帮忙。在救援队一位小伙子的帮助下,王宝平把车修好。“当时,我掏出钱来给他,他一分也不要,说‘我们是志愿者,做志愿服务不要钱’。”这句话,我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一场意外,让王宝平的朋友圈多了一位不图名利、甘于奉献的志愿者,循着他们的足迹,王宝平也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动中,从帮助身边人开始,做一名龙口“好人”。
美化城市环境,建设美丽之城;维护交通秩序,提升城市文明;关心孤寡老人,关爱贫困学生,助力疫情防控……王宝平闻令而动、听令即行,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 谁家有困难,他一定鼎力相助、不遗余力。
志愿服务就是帮助他人,从小事做起,志愿服务也应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去实践。从受人帮到帮助人,王宝平的公益之路,也是“好人之城”效应的释放。一个人力量有限,但若成为一种风气,就是一股能温暖你我他的正能量。
记者 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