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风采

 服务送上门 爱心来传递

2020-08-03 10:24:20  来源:

  “这么热的天,小伙子都来给我做康复,我能不高兴吗?早些年,哪有这些好事儿。”8月1日下午2点半,七甲镇山前郭家村郭有幸的家里,老人坐在凳子上,笑呵呵地说。

  给老人做康复的是康乐希康复中心康复师孙强。一大早,孙强乘坐阳光助残中心志愿者的车子来到村里,为老人进行第四次康复治疗。

  郭有幸今年78岁,右手截肢30多年,属残疾三级。孙强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双手揉压老人颈部筋脉和肩部,额头上早就挂满了汗水。“一早来家里就打上给我按,一按就是一个小时,我觉得时间够了,担心小伙子太累,也让他消消汗。”郭有幸抽空对记者说,以前懒遢遢,浑身发紧发板,现在躺在炕上有人给按腿、肩和颈椎,挺舒服的,松快多了。

  从山前郭家来到李家沟村的林桂兰家,23岁的康复师吕东亮正在给左侧偏瘫的林桂兰做康复。“平时往上举的时候手掌向里面放,手里可以弄对小核桃转一转。”吕东亮一边提示,一边引导林桂兰活动上下臂。

  54岁的林桂兰患偏瘫10年,经过不间断治疗,这些年自己能够活动走路,但肌肉萎缩,疼得难受。“挺知足的,一开始一点不能动,现在比早先强多了。”躺在炕上,这位坚强的农家妇女笑着说。

  对这些残疾人,这些年轻的康复师们总是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不打一分折扣。大学学的康复专业,虽然也经历过实习,但真正面临患者的不同情况时,23岁的孙强并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他笑着说,“能为家里人、为社会做点事儿,更有意义。”特别是面对重症瘫痪患者大小便失禁的情形,孙强说,“这些事儿,都不是事儿,只要大爷大妈认可我,心里就是安慰。”

  志愿者张颖颖给记者讲一件事儿。东江街道崔家村的一个大姨,说话不清楚,腿脚不好,能勉强走路。每次康复师做完一个小时康复,要走的时候,老人总是慢腾腾地坚持走到门口送志愿者和康复师,并微弱地说着“谢谢,慢走,下次再来”。张颖颖说:“老人目送到看不到我们以后才回家,特别感人。”她告诉记者,吕东亮负责康复的一个大爷,嘴里一直夸“小伙子手法真好,每次都能找到穴位,不愧是专业的康复师,做事一点不糊弄,人还特别认真”。

  打4月份起,龙口市阳光助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阳光助残)和康乐希康复医疗中心开展了为期20天的义诊活动,服务对象包括兰高、北马、石良、东莱、东江等镇街的150名建档立卡残疾人;6月份至今又对150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开展居家康复免费服务。“居家康复每人12次,每次1个小时,志愿者和康复师不顾天气火热,一起走村串户,为这些建档立卡残疾人送去健康,送去希望。”阳光助残理事长刘成亮说。

  如果说康复师们是主力军,那么阳光助残志愿者就是后勤部队,他们打前站,提前踩好路线,并义务为康复师们当司机,搞好服务。当天,志愿者们开着私家车,冒着酷暑,与康复师为石良镇16名、七甲镇15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做了居家康复。

  给康复师当司机的多是女士,走山路不太敢跑。来自公益救援队的小伙子姜其伟遇到跑山路时就主动报名,还领着邹毅、王磊、刘锡波三名队员加入到康复队伍中来。姜其伟说,山区道不好走,在哪都是做公益。45岁的吴良娟怀孕6个多月,但还坚持当司机。“每次康复师可能会换,司机要是经常换,下一个还得重新再打听道,这样做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减少麻烦。”她说。

  认真负责的康复师、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为这些建档立卡的残疾人带来了希望,更送去了信心和力量!

记者 刘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