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未成年教育

 我市构建现代学徒制新模式

2020-11-18 13:24:23  来源:

  近来,我市以南山职业技术学校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管理运行机制、评价体系等环节入手,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行业和专业特色的“四双共融”现代学徒制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架构“双主体”育人机制,向管理要保障。校企签订合作协议,组建项目工作团队。学校安排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就业办主任到职场担任经理,专业教研组长到职场任副经理。公司安排业务副经理常驻职场。每周职场经理向公司总经理和校长汇报工作情况,形成“双主体”管理架构,改变了过去公司单一管理的局面,开辟了校企双方齐抓共管的新天地。

  校企紧密围绕“校企联动、工学交替”主线,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成长路径确定教学过程,实行“1+1.5+0.5”分段式育人机制,打造“工学交替、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

  建好“双导师”育人团队,向师资要品质。校企全面推行 “导师制”全员管理育人模式,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企业遴选优秀员工和部门主管担任导师,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德技双馨”新员工。校企分别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和学徒指导岗位,加大双方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横向联合”的力度。在职场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每周一下午双方共同组织教研活动,实现了“校企联动、专兼互补、资源共享、专业共建”,共同打造由各有所长的专业化人才组成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学校把培养岗位能力作为教学核心课程,校企专业骨干共同编写校本培训教材,采用项目任务结合样态的模块化教学。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大力推行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智五”教学模式和学生综合评价,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提供典型案例和优质教学资源。

  明确 “双身份”育人标准,向责任要归属。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专家和校企教学团队资源库,制订专业教学、课程、实训条件、岗位、企业师傅等标准。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签订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协议”,明确各方责任。学校负责 “校责险、学平险”,企业负责“实习责任保险、工装、学历进修费用补助”等。企业依据工作业绩发放学徒津贴,并设立专项奖学金,每学期对优秀学徒进行表彰。组织家长和学生加入试点班级QQ、微信群,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校企共同建设班级、职场文化墙,突出现代学徒制班级特色,使学徒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用好“双认证”评价体系,向融通要双赢。建立符合“双证融通”的考核评价机制。校企共同构建全学程、双向介入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采用教学、生产、鉴定并行的操作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考试委员会,采用“理论+实践+员工评价+客户满意度”形式,按照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

  校企围绕人才需求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梳理岗位关键任务,明确核心职责,依据关键能力匹配学习目标,架构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实现企业用人与学徒培养的“零距离”对接。校企深度融合,发展了一个专业,做强了一个企业,达到校企“双赢”。

  实施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和学校的“双赢”之路,是学生良好的成才之路、就业之路,是大规模、高质量、快速度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我市将结合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职教高地”建设重大工程任务,不断完善校企共同培养、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