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丽乡村

 位于老黄县中心的村儿

2018-12-05 15:48:54  来源:

  冬天的早上,天亮得有些晚,当大家还沉浸在睡梦中时,芦头镇中心泊村的人们早已开始忙碌。中心泊村出大糖,所以每当进入11月份,大多数村民都会在天不亮的时候就起床烧火,抻糖、切糖、捡糖、挂芝麻,干得热火朝天。

  村名由来

  中心泊村建村之初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青冢泊”,是以村东的土冢命名的。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春江介绍,当时那个土冢很大,大概在1970年前后,村里人从这个冢里挖出了一个石板,石板上记载:东至蓬莱交界四十五华里,西至招远老界河四十五华里,南至招远边界二十五华里,北至海岸二十五华里,位于黄县中心,所以该村取名为中心泊,沿用至今。

  张春江介绍,当时人们的意识和现在不一样,他们不认为那个石板有特殊意义,所以对石板也不珍惜。据老辈人说,有人曾用它挡猪圈,后来就不知道被扔到了哪里。“我曾试图寻找,但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实在是有点可惜。”张春江遗憾地说。

  历史名人

  中心泊村目前有400多户,共1082人。记者采访了解到,该村村民的姓氏比较多,有李、张、邢、栾、战、杨等17个,其中,李姓是该村第一大姓。张春江介绍,因为该村的百姓大都是外迁来的,所以姓氏才会这么多,有的姓氏只有一户人家。“虽然李姓现在是村里的第一大姓,但当初最早来此建村的是一户姓战的人家。”张春江说。

  该村虽然都是外迁人员,但历来重视教育,早在民国时期就办过学堂,50年代建立小学,曾出过不少大学生。当然,也有不少革命烈士,李风村、李风勋、邢治兴、李凤禹等就是代表,革命干部有李天策、李风辉、李风岱等。其中,李天策被载入《龙口将军》一书。

  书中记载,李天策,原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部长,正军职,少将军衔,中共党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李天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李培钦,终生勤劳务农;母亲张玉明,终生勤俭持家。爱人张少林出身于革命家庭,中共党员。岳父陈振亚,红军干部,烈士。岳母张文秋,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逝世前为中组部离休干部。

  李天策还撰写了大量理论学术文章。在30多年工作中,他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军事》《后勤》及其他军队内部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多篇论文获得国家、军队级奖项,近年的一些论文相继被收入到《将军文集》《中国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走向新世纪》等文集中。他还与别人合著了《西方国防经济理论研究》等书籍,并被聘为《军队管理创新与发展》编委会顾问。

  传统手艺

  中心泊村最出名的就是制作大糖。张春江介绍,从建村之初,村里人就会做大糖,历史不下百年,这算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而且,几乎人人都会做。2010年,黄县大糖制作技艺入选为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作大糖的工艺较为复杂,包括泡芽、掐芽、蒸饭、熬浆、炒糖、上糖、扣糖、切糖、挂芝麻等十余道工序。村里制作大糖的人家,通常夜里12点就要起来忙活,大概三四个人一起干,也要到中午才能完成整个制作过程。

  目前,该村有50几户制作大糖的作坊,已经有16户加入到合作社当中。2018年11月,合作社的厂房已经正式建设完成,目前已经开始生产大糖。张春江告诉记者,借助这个优势,他们已经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商标,接下来,大糖将不仅仅是在集市上出售,还将进入各大商超。村里合作社的成立,对于大糖的推广提供了更多便利。

记者 王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