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圈村:何为椅子什么圈?
在龙口,奇奇怪怪的村名有很多,兰高镇椅子圈村就是其中之一,村名让人摸不着头脑,难道和椅子有什么关系吗?近日,记者来到椅子圈村找到了答案。
概括
椅子圈村有140多户,400多位村民,按照村镇规划标准,在龙口只算得上中型村庄。椅子圈名字由来也简单,与其地理形势有很大关系。村庄地处山洼,因为周围地势形似古代的“太师椅”,所以取名为“椅子圈”,一直沿用到今天。
明末清初,战姓人家从现在的东江街道九里村迁到椅子圈村定居,过了9年,又有赵姓人家从东江街道赵家庄迁来落户,后来陆陆续续,王姓、徐姓、林姓都迁了过来。按理说,战姓与赵姓最先搬过来,应该属于村里的大户了,可是村里如今却很少有姓战的村民,一问,原来战乱年代,战姓人家逃的逃死的死,渐渐变成现在这样了。
传说
椅子圈村历史悠久,流传下不少传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马连塂”和“涝眼井”。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征东后班师回朝,路过椅子圈村时,在村子南面安营扎寨,并把大旗插在这里,所以后人把这里叫做“插旗顶”。队伍停下来准备休息时,将战马牵在山塂的东面溜,所以这里就叫做“溜马沟”,因为“溜马沟”和“插旗顶”相连,因而称为“马连塂”。根据《老黄县》所说,在清代的志书中,因山势平缓,先人一直称作马岭或马岭塂,马岭塂南起文姜村、大张家村,北达鼓埠村、高新区马家胡同村。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地名的更移,这几十年,人们对这座山塂有好几种写法,“马连塂”“马蔺塂”都是。
关于“涝眼井”,传说在“溜马沟”脚下有一眼井,虽然地势很高,但天很久不下雨,井水也不会干枯,并且井水甘甜,所以人们称为“涝眼井”。
新景
去年,在市农工办的牵头下,椅子圈村入围我市重点打造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记者来到椅子圈村时,村里几名保洁员正在清理垃圾,道路两旁每隔十多米,就能看到两个大垃圾箱,村民自觉把垃圾扔到里面。“我们负责定时清理、清运垃圾,以前两三个小时的工作量,现在我们最多一个小时就能打扫干净。”保洁员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赵传峰告诉记者,近年来,环境综合整治不光提升了村庄面貌,村民的文明意识也跟着拔高了一大截,自听说村里要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村民们个个热情高涨。
“你看到这一旁的铁架子了吗?我们在这儿栽种了葡萄,打算打造一个两百米绿荫如盖的葡萄长廊。这里,村民在堆砌沟渠……”在赵传峰带领下,记者围着椅子圈村转了一圈。
春天的椅子圈村格外美丽,绿树成荫下,全部硬化完毕的乡村道路连着耕地和宅基,平坦干净;路两旁农家墙壁上新绘的一面面鲜活有趣、雅俗共赏的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扮靓了村容村貌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影响村民观念;在新建的文化小广场上,绿化带郁郁葱葱,健身设施齐全,成为村民晚上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委大院外的公示栏上张贴着善行义举四德榜,“好媳妇”“好婆婆”“和谐邻里”“最美家庭”等典型人物传递着正能量,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
展望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椅子圈村涌起了新的期待。“农民最盼的是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经营’美丽。”在村委办公室,赵传峰跟记者聊起村庄的现状与今后的美丽图卷,他认为,产业对村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维系作用。
椅子圈村塂地多且分散,原先村民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忙活一年,村民只能挣一两千块,年轻人越来越多外出打工,村里种地的只剩下老人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5年,赵传峰带头成立了成峰合作社,流转了近200多亩土地,改种桑葚、草莓、葡萄、西瓜、桃等水果。
赵传峰告诉记者,下一步,村里打算翻新村委大院,再建一处文化广场,除了继续提升村容村貌外,还将大力发展以休闲采摘为主的乡村体验旅游,以农业带动乡村旅游业,以乡村旅游业带动村民生产生活。“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椅子圈村的美丽蜕变指日可待。”赵传峰如此展望。
文/图 记者 姜淑君